首页 > 公文资料 > 公文学习 >

中国少先队员队歌(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43689

发表时间

【序言】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国少先队员队歌(实用5篇)”公文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专题1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法金甸小学 李 琼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帮助大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通过欣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学生感受、体验进行曲的结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做出队形变化。

3、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入队和队活动引起回忆与向往。 教学重点 能按进行曲的风格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坚定有力、昂扬向上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表现了少先队员立志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歌曲始终给人以坚定有力、勇往直前的感觉。

二、设问导入 通过设问“小朋友们知道少先队过去叫什么吗?”,引入有关“儿童团”的话题。在《共产儿童团歌》的背景音乐中,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革命年代少年英雄事迹的图片。

三、新授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的录音,让学生根据歌词复述儿童团员们在干什么?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A、要求学生随琴完整地哼唱旋律。 B、填唱歌词。

C、对个别学生唱不准的地方,教师予以重点指导。

4、创编活动。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选择小军鼓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用手在桌面上模拟敲奏。节奏可以自行创编也可教师进行提示。

5、模唱歌谱。

四、欣赏创造

1、介绍歌曲创作时的背景故事。

2、初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

3、设计简单的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听音乐,让一部分学生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外的学生在座位上进行行走练习。

五、拓展练习 向学生介绍一些少先队的相关知识。

六、课堂小结

2017年3月6 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国少先队员队歌》,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中国少先队员队歌2

中国少先队员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 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前进,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少先队员队歌歌词3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是我们骄傲的名称。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为着胜利勇敢前进,为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为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游击队歌4

《游击队歌》

创作背景

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歌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其旋律部分来自于《英国掷弹兵进行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沿沪宁、陇海、同蒲铁路线作抗日宣传工作,于1937年底到达晋西南的临汾,住在城郊的刘村八路军办事处。此时他创作了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歌曲,在洪洞县高庄召开的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将领会议的一次晚会上首次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直到多年后的今天,还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赢得了国内外群众的喜爱,这是与其内容的战斗性和音乐形象的鲜明生动、群众性的语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开的。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像。歌曲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第一、二、四句相似,第三句则完全不同,它在节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全曲音域集中,形像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歌曲诞生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

1937年冬,由欧阳山尊、崔嵬、塞克、贺绿汀、李丽莲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与丁玲等人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会合。他们为山西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

年底,他们到达山西重镇临汾。在城郊的一个八路军办事处,他们与指战员接触,并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作曲家贺绿汀(1903-1999)一夜之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游击队歌》的歌词,“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洪洞高庄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坚持华北抗战的方针。会议期间,贺绿汀指挥演剧一队的全体队员们为与会代表演唱这首《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的诞生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刘村。1937年9月,侵华日军攻占大同,太原危在旦夕。10月中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委南迁临汾。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设在了临汾尧都区刘村,并在此成立了八路军学兵大队。时任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副书记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在“五同丰”大院办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等领导住在不远处的“徐家大院”。10月中旬的一天,著名音乐家贺绿汀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刘村,他和学兵队员一起听了彭雪枫讲的游击战术后,激动不已,彻夜未眠,眼前总是浮晃着高山密林、青纱帐和机智英勇的游击队。贺绿汀灵感顿生,挥笔写出《游击队歌》。早操刚做完,贺绿汀便挥动双臂,给大家教起《游击队歌》。从此,这首歌曲便从刘村唱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传遍全中国。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我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我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

于是,这首歌曲便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而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1938年夏,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

第二段歌词

抗日战争初期,我军挺进华北、华中,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所谓“游击战争”,即“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首《游击队歌》用歌曲的形式为我军游击战法作了一个形象的注脚。但可惜的是,《游击队歌》的第二段歌词后来未保留: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的人和影。让敌人横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敌人战线愈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我们愈打愈坚强,日本的强盗一定走向灭亡;看最后的胜利日,世界的和平现曙光。

游击队歌5

《游击队歌》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其中领域之二“表现”要求“初一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够依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内容是人音版7年级第14册第1单元“难忘岁月”里的《游击队歌》。歌曲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明亮轻快,巧妙地、恰倒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节奏发生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记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再现A段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记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游记队歌》作于1937年年底,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随后便流传到全国各地。1942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为大型记录片《华北是我们的》作配乐。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然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把《游击队歌》纳入初一的音乐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的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4、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内容。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估计能唱者较多,但是对歌曲的结构形式弱起节拍的演唱不甚了解,能唱容易,但是唱出时代的感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较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赏”“歌唱”“创造表现”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

1、视觉图像法

结合多媒体欣赏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对比演唱法

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用不同的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的两个乐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

3、创编表现法

师生共同创编声势节奏,即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又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光盘、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VCD《咱当兵的人》,师生一起跟唱,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热情、自信、乐观、豪迈)。

教师: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常常传承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1937年年底,音乐家贺绿汀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写了一首歌曲《游击队歌》,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至今保持久唱不衰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之歌。

2、新课教学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1)、听赏《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方法: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影视作品:地道战、南京大屠杀、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豪迈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深入敌人后方,在平原上,在铁道上,配合八路军作战,当时人们都相信,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因为真理在我们广大人民手中。 (2)、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

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写作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坚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3)、聆听《游击队歌》(轮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

要求: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学唱歌曲

(1)、学生轻声视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2)、随琴用lu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3)、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学生跟琴唱词。

3、分析歌曲结构

(1)、分析歌曲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B—A) (2)、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旋律: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节奏:紧密轻快、舒展有力。表现游击队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乐观自信的革命精神。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3)、第二乐段旋律、节奏有何变化?表现游击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节奏由紧密变为宽松,旋律给人一种豪迈有气势并且乐观向上的感受。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

(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与力度表现。)

4、创编表现

声势节奏创编:

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1)声势节奏练习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练习其中一节奏型,然后交替进行,各种节奏熟练以后,可将拍手、拍腿、跺脚同时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声势节奏基础上,进行再创编。 (3)教师、学生对再创编的节奏进行点评。

5、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了解了《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七、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 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 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 了解多元文化

八、教学启示

本课以人文理念为主线,注重情感体验,从情境切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处理学习的过程与情感处理方式,通过听赏、分析、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体现了音乐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

感受非洲音乐说课稿(专业)

一、定题材,即教学内容

1、因为这次是自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难。

2、一开始我构思了很多题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乐感想” “感悟‘对歌’” “《彩色的中国》” “变拍子”

“模拟‘宋祖英’” “山谷钟声”“黄土魂”“ 旋律与伴奏 ” “土风舞” “音乐与诗歌 ”“非洲的灵感”。好,这个题目不错,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个题目,这下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但后来想想还是不对劲,究竟搞什么内容好呢,于是又开始想了:感受土族音乐、感受爵士音乐、感受黑人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好,就定了吧!

3、题材定了,那具体内容呢,总要有个教学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于是就开始想这方面的内容:打 听 想——一起打 模拟 再创打。非洲音乐的声音很有特点,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内容,光唱可不行,得有个声部:分声部想、练 合声部唱、表现。非洲音乐的舞很有特点,于是稍微点缀一下,让学生来感受感受。

二、抓细抓落实,即教学目标

1、抓住特色节奏,组成二部训练,突出非洲(爵士)特色。(举例典型节奏)

2、用韵母模拟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现特色情景。(举例)

3、模拟特色律动,与合唱一起表现、感受非洲音乐。

三、突出既新又实,即教学理念

1、自组教材,灵活运用。

2、取材新颖,富有特色。

3、层次分明,训练到位。

四,究竟怎么教下去呢,即教学过程、方法

1、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看第一幅图(好不容易找到的),听特色音乐,师生一起打拍,营造氛围。

2、猜东西: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样东西,让生猜。敲敲声音,再猜。让生敲敲,再猜。给出答案。听师打,引出非洲打击乐:接下去请你闭上眼睛,你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谁想象力最丰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当鼓)。打节奏:感受、让生来打、一起拍手、拍凳。还会怎么打——请你来试试看——一起打打看。这里的特色节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声部打——合打——力度变化打(模拟情景)。欣赏非洲黑人打节奏的演出——点图片和音乐、再点课题 。

3、练。分声部听,请生想:请听老师弹的这段旋律,你觉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声部模唱(用气、及声音控制、模拟情景的辅导)。合唱,力度变化的训练。点出谱(小组研究)。再唱谱、唱韵母。给学生训练吧!

4、唱动结合。非洲黑人在一起还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景?(请生随意讲,取典型、可做的动作,一起简单地动)。点非洲舞蹈和音乐,感受。

5、总结下课。非洲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现代的爵士音乐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乐。点图片和音乐,感受,下课,师生再见,打拍出室。

五、为什么这样教呢

1、考虑到“三情” 情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情景,有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这对我这堂课的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情趣。我们一定要做到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情感。即音乐教学“情感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考虑到“创造性”

谈到创造性,首先要谈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这堂课里的每个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很难的。然后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3、考虑到“参与、愉悦”

首先,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中间第一要做到:

人人参与,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第二要做到:有张有弛,且有主动有促动、主动与促动相结合。

然后,愉悦的音乐课堂,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把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最佳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敢说、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缚的思维,无所拘束地在音乐天地中进行畅想与联想。

4、考虑到“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音乐课“活”起来,使歌活、心活、情活、动作活、人更活。让“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要会让简单的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让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充实。充实的容量有利于创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得唱、有得动、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创、有情感的发泄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让歌唱激活心灵的窗口、让律动促活课堂气氛、让多媒体诱活感官、让情感唤活心弦、产生共振

同时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音乐课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质。假若整节课让学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又不到位,课堂就会乱哄哄的,没什么章法。学生则会感觉乏味、烦躁。调皮的学生就会乘机捣乱,进而影响到教学。我们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放得开,收得回。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思考、互动是中层次的活。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身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保持着积极的状态。这种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景创设、情感体验等引发学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心动。心动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这三种层次的活动如能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